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05-2009年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分析
李孟磊, 宋信兵, 赵嘉咏, 黄丽莉, 罗绮, 尤爱国, 夏胜利
摘要1069)      PDF (379KB)(786)   

目的 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 毒力基因测定。结果 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 组合型。结论 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2011, 22 (5): 427-428,435.
肾综合征出血热媒介革螨及其宿主动物研究进展
黄丽琴,郭宪国
摘要1419)      PDF (436KB)(1110)   

关于螨媒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问题, 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我国学者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证明我国HFRS螨媒的存在及其可能作用。该文就媒介革螨传播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及其宿主动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0, 21 (3): 271-274.
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黄丽琴,郭宪国,任天广,王乔花,吴滇,闫毅
摘要1203)      PDF (713KB)(1220)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的地域及生境分布、优势宿主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等。方法 选取云南省5个地理小区中的28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每个小区按室内和室外两种生境诱捕小兽并采集体表革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用负二项分布K值、聚块性指标m*/m、Taylor幂法则和Iwao模型法综合分析柏氏禽刺螨的空间格局。结果 在捕获的11 560只小兽(隶属于3目4科8属15种)体表共采集到柏氏禽刺螨3339只,2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采集到该螨,主要分布于西南区(占90%以上),室内(2914只,占87.27%)明显高于室外(425只,占12.73%)。在15种宿主中,90%的柏氏禽刺螨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体表,为该螨的优势宿主。经聚集强度指标测定和回归分析均判定该螨为聚集分布。结论 柏氏禽刺螨是云南省境内的广布种,主要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鼠体表,其在主要宿主动物之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

2009, 20 (6): 550-553.
峨眉短蚋幼虫期形态的补充描述(双翅目:蚋科)
黄丽,陈汉彬
摘要982)      PDF (362KB)(972)   

【摘要】 根据采自四川省峨眉山、碧峰峡的标本,对峨眉短蚋〔Simulium (Odagmia) emeinesis An, Xue and Song, 1991〕幼虫和蛹的形态做补充描述并进行分类讨论。

2009, 20 (5): 447-448.
蚋类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黄丽,张春林,陈汉彬
摘要1146)      PDF (510KB)(1589)   


【摘要】 目的 对传统蚋类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良好的制片效果。方法 选用经Carnoy’s液固定的蚋成熟幼虫进行解剖、剥离唾腺,对传统蚋类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包括改良染色液,使用冲洗液、背景净化液等新制剂和新步骤并得到清晰的蚋唾腺染色体图形。结果 用改进方法制备的蚋类唾腺多线染色体标本带型清晰,伸展良好。结论 改进的蚋类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方法可获得较满意效果,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2009, 20 (4): 281-283.
河南省首次实验室证实恙虫病暴发疫情
夏胜利;申晓靖;邓文斌;黄丽莉;王建丽;李林红;马宏;李孟磊;许汴利
摘要1157)      PDF (131KB)(624)   
目的 调查以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病因。方法 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血清学、巢式PCR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血清型及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对发生在农村的32例病人中的20例病人进行血清外裴OXk凝集反应,阳性率达100%,其中11份的第2次病人血清OXk反应呈4倍升高;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抗体,20份均为阳性,最高达到1∶2560;恙虫病血清学分型Gilliam 4例,Karp6例,Kato 8例。巢式PCR检测病人血凝块,结果3份扩增出Ot特异性DNA片段。结论 首次证实河南省出现恙虫病暴发疫情。
氯氰菊酯和B.t.iH-14混配杀虫剂对致乏库蚊幼虫的实验室毒效及持效作用研究
耿文奎1;冯向阳2;黄丽华2;陆裕宽2;苏星2
摘要994)      PDF (103KB)(577)   
目的:研究混配杀虫剂对致乏库蚊幼虫的实验室毒效及持效作用。方法:将3种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测定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结果:混剂对敏感品系致乏库蚊幼虫LC 50为0.0056mg/L,共毒系数为90.8,毒力表现为两者相加作用;对抗性致乏库蚊幼虫LC 50为0.0545mg/L,共毒系数为284.03,有明显增效作用。2.5mg/L浓度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灭效>80%,在实验室的持效时间为21d,持效长于单独使用0.5mg/L氯氰菊酯和2.0mg/LB.t.iH-14;混剂在21d后灭效迅速下降,30d基本失效。结论:该混剂既可快速有效地杀灭抗性幼虫,同时可延长杀灭残效,对提高防制效果、减缓抗性有重要意义。
氯氰菊酯和B.t.iH-14混配对致乏库蚊幼虫的实验室毒效及持效研究
耿文奎1; 冯向阳2; 黄丽华2; 陆裕宽2; 苏星2
摘要1082)      PDF (98KB)(640)   
目的:提高杀虫剂对致乏库蚊幼虫的药效。方法:将氯氰菊酯与B.t.iH14混配,观察对试虫的半数致死量(LC 50)及共毒系数。结果:混配制剂对敏感品系致乏库蚊幼虫的LC 50为0.0056mg/L,共毒系数为90.8;对抗性致乏库蚊幼虫的LC50为0.0545mg/L,共毒系数为284.03。按2.5mg/L浓度对敏感品系及抗性品系试虫的灭效>80%,在实验室的持效时间为21d,21d后灭效迅速下降,30d药效基本丧失。结论:该混配制剂对敏感品系试虫的毒力表现为两者相加作用,对抗性品系试虫有明显增效作用,持效期长于单独使用0.5mg/L氯氰菊酯及2.0mg/LB.t.iH14。